原标题:《桑戈马尔守夜者》:一个非洲女性的心灵奇旅,一位妻子重建生活的经历
一次船难,让库姆巴失去了丈夫,她曾依赖的生活就此分崩离析。沉浸在悲痛中的库姆巴,决心将回忆记录下来,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写作与亡夫对话。于是,每当夜晚降临,她都用写作召唤逝者,挣脱现实的束缚。写作让库姆巴从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她明白,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捍卫自己的人生……新锐非洲裔法语作家法图·迪奥梅以历史事件2002年“乔拉号”沉船事故为背景,创作了库姆巴这个生活在塞内加尔尼奥焦尔岛的年轻女性的励志故事——《桑戈马尔守夜者》。近日,这部小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翻译出版,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个根植于非洲本土的魔幻故事,走进库姆巴的世界,了解非洲女性真实的声音。
2021年堪称“非洲文学年”,非洲作家或非洲题材的文学作品先后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等殊荣,像东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南非小说家达蒙·加尔格特获布克文学奖,西非作家·姆布加尔·萨尔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等等,非洲文学也一下子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关注热点。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较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更为新奇有趣。这些独有的元素,让非洲文学在世界独领风骚,也吸引了更多渴望了解非洲的读者,成为外界了解非洲及其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相比斩获各类国际大奖的非洲作家,法图·迪奥梅这一名字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则相对陌生,但迪奥梅作为新锐作家,仍然是我们了解非洲文学不可忽视的存在。1968年,迪奥梅在塞内加尔的尼奥焦尔出生,由祖母抚养长大。求学期间,她接受法语教育并对法国文学产生了兴趣,其后在达喀尔完成了大学学业,1994年前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深造。2003年,迪奥梅凭借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大西洋的肚子》进入公众视野,这部畅销小说其后也被翻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2006年至2019年间,她陆续出版了《凯塔拉》《我们未完成的生活》。《桑戈马尔守夜者》则是她最新的长篇小说。
2002年9月26日,位于非洲的一个小国家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特大海难。原本可以载550名乘客,其中包括52名船员,但出事当天却有1034名乘客拥上“乔拉号”客轮,其中多数是到首都做小生意的商人,他们都在为自己能挤上这条船感到非常高兴。然而不幸的是,这艘客轮却在大西洋海域沉没,除少数乘客获救外,大多数乘客船员遇难。生活在西非塞内加尔尼奥焦尔岛的女子库姆巴的丈夫布巴,就在这场船难中失去了生命。
桑戈马尔,在西非萨卢姆三角洲入海口,面对大西洋,处于尼奥焦尔岛对面,是谢列尔人的朝圣要地。成为寡妇的库姆巴,无处排解自己的烦忧。“桑戈马尔,请赐予我一双能够看破黑夜的眼睛。”库姆巴相信桑戈马尔守夜者传说,亡灵回归,在萨卢姆的夜晚祷告,在繁星和微风指引下,尝试与亡灵对话。白天,面对人们的安慰与关心,库姆巴沉默不语。夜晚,感受到了逝者的呼唤与桑戈马尔的低语,库姆巴开始与之对话。库姆巴整夜都在倾听桑戈马尔守夜者的话语,努力的梳理着,但是告诉身边的人,无人相信。没有人在夜晚听到过什么桑戈马尔守夜者的低语,只有库姆巴一个人在自言自语罢了。库姆巴成了别人口中的疯子。
“暴风雨摧毁了她的一切,而她把风暴关进了本子里。”这是《桑戈马尔守夜者》中的一句话,也是小说的核心——用写作重建、捍卫自己的生活。
夜晚的虚幻带给库姆巴真实的记忆,真实的情感,这是强烈的渴望,也是意义,而白天村民的不解、猜疑,与婆婆、母亲的谴责、劝说只会令她反感不适,也让她从最初的自言自语转为在记事本上写作,以此挣脱束缚枷锁,抵抗遗忘与悲痛。写作自然有写作的好处,也是为了留给女儿。书中写到:“在她的思绪里,写作给她陪伴,给她方向,同时也让她能够 免于婆婆的喋喋不休。一个本子,一支笔,若是有人能拥有这样的乐器并在心中引起共鸣,那他的朋友一定不会少!库姆巴这样鼓舞着自己。无论是佛利亚舞曲还是萨拉班德舞,她的笔尖随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连那些烦心事也跳起了华尔兹,并且作为一个称职的舞伴,无论探戈舞曲多长,它都不会不小心踩在你的脚上。至于那些纸页,它们总是始终如一又如此开放,它们永远不会抛弃你,不会对任何谈论感到厌倦,不会因为你的颤音去评判你,不会将你丢弃到溪谷深处,不会颐指气使地强加给你任何真理,而是会将你的感冒治愈,却不会猜测你的精神状况,让你感到被冒犯。”
其实,日记本不仅成了库姆巴的避难所,还让她获得了与传统规训对抗,重建新生活的勇气。“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不再把自己夜里听到的声音告诉别人,也不再浪费时间去说服瓦西亚姆或是其他任何人。被那些聋子猜测自己是否耳鸣可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不,在剩下的三个月零十天的服丧期里,库姆巴不会再把自己夜里听到的内容对外说出一个字。她想,无论怎样,总有比别人的耳朵更好的同伴:一个记事本!因此,当睡意引她来到黑暗的剧场时,她便在防风灯殷切地注视下开始写作。‘再没有比自己的心灵更宁静,更无忧无虑的隐居处了……所以要常常给自己这样一个隐蔽的巢穴,让自己重获新生。’库姆巴也许并不知道这条来自马可·奥勒留的忠告,尽管如此,她的直觉引领她走向了智者 们所说的心灵庇护所。一旦下定决心,库姆巴便觉得她成为了自己这艘船的船长。从达喀尔回来之后,她第一次亲手掌握自 己的命运,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过这些意外,而不是仅仅去承受。纵使船舶多么颠簸摇晃,只要舵盘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便没那么可怕了。库姆巴独自一人迎击黑夜,在夜里书写着。”
更让人是惊奇的是,库姆巴意外地发现自己还可以通过写作和逝者对话。这也让这部小说具有了浓厚的魔幻色彩,打通了现实和虚构的边界。在这过程中,她回忆起与巴布相识相恋的情节,质问海难发生原因又感慨生命易逝,呈现了诸多神灵祖先的事迹、母系社会、殖民历史和战争故事,又叙述了他人的爱情生活,对宗教、经济、社会、家庭等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至此,“写作”本身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像童话故事中的“魔法棒”,不仅能够帮她实现再见心爱之人的愿望,还能帮助她揭开事实的真相,更进一步的,寻找到重建生活的方向。
“她充满斗志,悄悄确定了航向。库姆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划动船桨,也许她是在逆流而上,不过这不再会打扰别人的睡眠。诚然,她想,人们害怕孤独,所以认为群居生活大有裨益,然而,当有些事情触及到了灵魂,那第三方的意见往往不会带 来多大帮助;本以为别人的意见会缓解自己忍受的折磨,却往往带来更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就算在极少数情况下语言能带来安慰,但笨拙的话语却常常只会给人迎头痛击。因此,真正的勇气在于保持沉默。为了能够表达自己不再打扰别人,也不再让自己感到内疚,库姆巴只好待在密闭的房间里,求助于手中的笔。”正是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库姆巴终于下定决心,不愿让他人决定自己的人生。她明白,自己必须取得对生活的主导权,她拒绝了他人的求婚,决心带着女儿法迪吉娜自力更生,成为女儿的榜样。在小说的最后,库姆巴称自己将要带着女儿出发,这也预示着非洲女儿的未来也将更加的开阔。
《桑戈马尔守夜者》中讲述的这样一个非洲本土的魔幻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非洲发展变迁的状况,古老陈旧的习俗、宗教信仰与现代意识的交锋,领略非洲传说本身的魅力。作者的语言丰富,情感充沛,常借较大段的排比宣泄人物情绪。《桑戈马尔守夜者》不仅是通过失去至亲的哀悼和悲恸,讲述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通过库姆巴重建生活的经历,探索非洲文化认同的途径。可以说,《桑戈马尔守夜者》贯彻了法图·迪奥梅的创作主题,在聚焦国界叙事的同时,注重非洲女性的生活经验,从女性的角度回答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认同问题。而她的创作,也使得非洲变得引人注目。(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