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著名“绝境求生”电影,帮孩子懂得顽强的意志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灾难面前,生命很渺小,但也很伟大。遭遇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何应对?这需要知识的储备、意志的历练,而这些往往都是学校教育缺失的,需要爸爸妈妈有意去灌输、培养。
关键词一:灾难。讲述面临灾难、身陷绝境时如何求生、自救或救出同伴的故事,体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
关键词一:灾难。讲述面临灾难、身陷绝境时如何求生、自救或救出同伴的故事,体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
关键词二:真实。全部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历史上确有其事,有些还是近些年发生的,这种真实性给人带来的震撼是很多虚构大片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二:真实。全部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历史上确有其事,有些还是近些年发生的,这种真实性给人带来的震撼是很多虚构大片无法比拟的。
巴西球队飞机坠毁并不是在南美洲发生的第一起体育空难事件,摧毁性排前十名的体育空难当中,有4次发生在南美洲。其中,1972年发生的“安第斯山空难”成为悲剧中的悲剧,后来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天劫余生》。
1972年10月13日,乌拉圭橄榄球队赴智利比赛的客机坠毁在4000米高的安第斯山脉,45名乘客中12人当场死亡,33人幸存。
接下来的故事却令人倒吸一口冷气。在安第斯山上零下30度的严寒条件下,幸存者们顽强地生活了10天,然后从收音机听到了搜救队因为气候条件恶劣已经放弃的消息。绝望中,他们依靠吃遇难者尸体果腹,也有人决定徒步走出大山。
饥饿、严寒和雪崩,陆续带走了13人的生命。奇迹的是,72天之后,幸存者当中有人走到了智利边境遇到居民,报警并使其他人获救。活下来的十六个人终于走出了这块死亡之地,再一次与家人团聚在了一起。
电影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还原了这场空难,其中对于人性生存渴望的写实描绘,曾一度激发美国社会对于生命与道德的激烈探讨与辩论。
空难幸存者们经历了撞机、酷寒、缺氧、食物匮乏、雪崩、暴风雪等一系列灾难后,有人受伤、有人生病、有人精神失常…这种非常状况逼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椅套做衣服,用铁板融雪取水,修理破损的收音机接收外界的信息,用飞机的铁皮滑雪等等,这是知识的力量。
搜救飞机在天空掠过,没有发现他们,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终至绝望,然而他们没有倒下去,探路三人组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头,他们顽强坚忍,不放弃任何获救的可能,最后终于见到青山、见到湖泊、见到生命的曙光,终于让队友们听到了直升飞机破空而来的声音,这是信念的力量。
团队的领头者们为队友打气,振奋其精神,他们偎依受伤队友给队友温暖,活着的人达成协议发誓死后尸体让同伙果腹,球队队长后来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答应如果死去就捐出尸体给队友食用,兰度冒着生命危险在大风雪中勇救队友,这些都有效的阻止了他们在最终获救之前就全军覆没,这是友爱的力量。
他们在雪原中迸发出的这些用来自救的力量,都是文明教化的结果。面对冷酷的大自然,是人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辉从风雪坚冰中为雪原上的人们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不吭声)
他们在雪原中迸发出的这些用来自救的力量,都是文明教化的结果。面对冷酷的大自然,是人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辉从风雪坚冰中为雪原上的人们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不吭声)
这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曾获多次国际大奖。1955年Joseph Martin Bauer曾将此故事写为小说,1959年德国为此拍过电视剧,本片是2001年德国拍摄的。
电影讲述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他被放逐到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接受25年的劳改。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
监狱位于西伯利亚东部,战俘们在重度铅污染的煤矿里劳作,等下去只能是死。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他孤身一人展开了长达14000公里的“极地逃亡”行动。
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他经历了漫天风雪,征服了崇山峻岭,踏遍了西伯利亚、乌兹别克、白俄罗斯、蒙古等地方,沿途得到了苏联猎人、鄂温克人、犹太人等的帮助,多次死里逃生。当他抵达伊朗以后,却又意外地成了阶下囚,入狱三年,终得以返回德国与家人团聚。基文斯自西伯利亚逃亡开始至回到德国,共历时7年。
与海明威笔下与大海作战的那位老人是一样的,基文斯的境遇,使得每一个人,有孤独感的人,一个在绝境中的人,都能体会他的那种渺小与无助,只能靠意志力,靠来自生命最原始的对于生的呼唤,还有对于家乡及新人的怀念,但那种绝境又是漫长无边的,无时不在考验在折磨着在考验着一个生命体的肉体与灵魂。终于他见到了他的妻子及女儿,还有从未见过的儿子。基文斯胜利了,在个人生命史上,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部电影在叙述生命存在的意义,看过这部片,似乎也得日常似乎无趣的、显得枯燥无比的生活多了一点坚忍的勇气。在基文斯面前,难道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困难?(@邑人)
与海明威笔下与大海作战的那位老人是一样的,基文斯的境遇,使得每一个人,有孤独感的人,一个在绝境中的人,都能体会他的那种渺小与无助,只能靠意志力,靠来自生命最原始的对于生的呼唤,还有对于家乡及新人的怀念,但那种绝境又是漫长无边的,无时不在考验在折磨着在考验着一个生命体的肉体与灵魂。终于他见到了他的妻子及女儿,还有从未见过的儿子。基文斯胜利了,在个人生命史上,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部电影在叙述生命存在的意义,看过这部片,似乎也得日常似乎无趣的、显得枯燥无比的生活多了一点坚忍的勇气。在基文斯面前,难道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困难?(@邑人)
严格来讲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真实讲述+实地重拍的纪录片。这部影片根据1988年著名攀山专家乔.辛普森的同名回忆录拍摄而成,这本以真人真事经历写成的原著,在当年推出市面后即成为畅销书籍,销量超过50万册,并被翻译成1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销售。影片以写实记录手法重演了那次登山史上的奇迹,并由主人翁在片中亲自叙述。
故事讲述1985年两位攀山专家乔.辛普森和同伴西蒙.耶兹准备征服高达二万八百英尺的秘鲁安第斯山Siula Grande 峰时的经历。就在他们即将登顶时,乔.辛普森不慎跌下陡坡,摔断右腿。下面是万丈深渊,而向上又无法攀爬,同伴西蒙只好用救生绳拉住他,并在暴风雪中一起下降。但到3千英尺时,辛普森不幸又坠进一个冰缝动弹不得。
悬系两人生命的绳子不堪重负,随时都有同时跌下山谷的危险,况且严寒已把两人冻僵,西蒙觉得悬在下面不知多远的辛普森毫无动静,估计同伴凶多吉少,只好割断绳索,自己攀出陡壁,回到营地。
辛普森被割绳放弃后跌进深渊,但怀着坚强的生存意志,拖着折断的右腿爬出深渊,忍受着每挪动一步都痛彻心肺的疼痛,在没有粮食和水的情况下历经三天千辛万苦,就在西蒙准备撤离时,辛普森拖着伤腿出现在他的眼前…
本片在英国上映后,即成为影史上第一卖座纪录片,累积票房接近250万英镑。另外还在当年击败了大片《冷山》(Cold Mountain)、《画意私情》(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等,获得2003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大奖的最佳英国电影奖,以及英国报业电影大奖最佳电影奖。
这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在看了许许多多“做”出来的电影之后,猛的看一个真实的,着实是一种震撼。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多少年进化的产物,这漫长、痛苦的过程不仅产生了现在的主宰地球的生物,更培养了人类顽强的意志,人类逐渐成为挑战自然的胜者,顽强的意志是很重要的因素,这种意志顽强的背后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活下去,不管情况怎样,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明天。(@不夜影城)
这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在看了许许多多“做”出来的电影之后,猛的看一个真实的,着实是一种震撼。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多少年进化的产物,这漫长、痛苦的过程不仅产生了现在的主宰地球的生物,更培养了人类顽强的意志,人类逐渐成为挑战自然的胜者,顽强的意志是很重要的因素,这种意志顽强的背后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活下去,不管情况怎样,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明天。(@不夜影城)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攀下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
电影在呈现这段时,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手法,刻意模糊了手术的场面与血腥的程度,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不适。
被石头困住的阿伦顿悟后说:“这块石头一直在等着我,即使它曾经是块陨石,在一万万亿年前,穿过大气层,一直在等我。我的一生都是为了此刻,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将我带到这,地球的裂缝中。”不知换做你我,是否能像他一样在濒临绝境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呢?
看片之前,我便只有这样一个疑问:需要怎样的生存意志才能让人愿意付出自己断骨截肢的代价?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几分钟给出了答案:为了活着。遭受巨大的痛苦,Aaron并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仅仅是继续活着。他也确实实现了愿望,经过127小时的挣扎,重获新生的独臂Aaron和家人团聚,娶妻生子,继续他的户外运动生涯–恩,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Maybe this st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me through all the life.”大概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将你热爱的事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择。其实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气一样,常见到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让你窒息那么一下,空气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显出来。(@skyshi)
看片之前,我便只有这样一个疑问:需要怎样的生存意志才能让人愿意付出自己断骨截肢的代价?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几分钟给出了答案:为了活着。遭受巨大的痛苦,Aaron并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仅仅是继续活着。他也确实实现了愿望,经过127小时的挣扎,重获新生的独臂Aaron和家人团聚,娶妻生子,继续他的户外运动生涯–恩,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Maybe this st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me through all the life.”大概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将你热爱的事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择。其实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气一样,常见到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让你窒息那么一下,空气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显出来。(@skyshi)
影片改编自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是一座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约80公里的近海钻井油田,2010年4月20日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大规模的墨西哥湾原油污染。
电影讲述一队石油工人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为灾难时,以无上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与灾难搏斗奋力自救的故事。
离岸40英里以外,广阔的墨西哥湾洋面上矗立着世界顶尖的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平台副经理麦克·威廉姆斯带领自己的团队即将完成一次破纪录深度的钻井作业。不料突发井压不稳和压冲导致紧急安全系统失灵,随即引发连环爆炸,深海原油冲破井盖喷涌出来,形成数十米高的油柱,冲天大火随之而来。数百万吨原油倾泻而出,整个钻井平台及附近的海平面都被遮天浓烟和熊熊大火包围,变成人间炼狱,126名钻井工人被困其中。
因火势太大,海上救援队伍无法靠近。麦克带领几名勇敢的同伴,展开自救行动。他们搜救伤者、安排撤离,坚守到最后一刻。钻井平台即将沉没,麦克和他的同伴必须在水深火热之中逃出生天。
作为也是在墨西哥湾石油公司工作过的我,当时身边所有同事和朋友也都是上下钻井平台,看这个电影真是心惊胆战,每一条规定都是用血写成的。祈祷平安~(@小微醺)
作为也是在墨西哥湾石油公司工作过的我,当时身边所有同事和朋友也都是上下钻井平台,看这个电影真是心惊胆战,每一条规定都是用血写成的。祈祷平安~(@小微醺)
继阿波罗11号首次成功登月后,1970年4月11日,美国航天员洛弗尔等三人乘阿波罗13 号飞船升空,开始了人类第三次登月考察的旅程。经过两天行程将抵达月球轨道时,突然间,服务舱的液氧气箱爆炸,飞船失去了稳定。登月途中遇险,情况万分危急。幸运的是航天员训练有素,临危不惧,在地面测控中心的帮助和指挥下,靠着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勇敢,在狭小的登月舱使用有限的动力、水和氧气,操纵着登月舱绕过月球,中断登月飞行并安全返回了地球。
这是航空史上的一次灾难,几乎导致三名宇航员命丧太空。但同时它又是一次奇迹,三名太空人终于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与不懈的斗争,在地面人员的帮助下成功了返回了地球,活了下来,创造了航天史上“虽败犹荣”的光辉时刻。
电影就是以这一次空难为题材拍摄的纪实性影片。影片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并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奥斯卡提 名。
电影改编自2010年科皮亚波矿难,又称智利矿灾。33个矿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困地心深处,出路被塌陷的岩石全部封死。直至事发第70天,第一名矿工成功获救。
因为这次矿灾并没有罹难者,所以成为国际新闻,并打破了世界纪录。整整69天,33个矿工兄弟同心,一路冲关,最终全部生还,创造了人类营救史上的最大奇迹。
矿工马里奥作为精神领袖,鼓励自己也鼓励他人,一个人撑起33个矿工的希望,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最黑暗的69天,直到最终获救。每当兄弟团遭遇危险或是发生食物哄抢等危机时,马里奥及时出现并控制了局面。当时新闻上说,是因为拉美人的天性乐观造就了这场奇迹。
人是向死而生的,死是人生最大的困境和哲学。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的解释,都是为了在生时更值得存在,这是尼采等代表的存在主义的人的存在论认识。如果确实连死都不怕,比如有人认为,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死的尊严和影响”。有人认为只要克服了对死的恐惧,那这个人大概就是最无敌、无软肋的盔甲了。
《地心营救》展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生的讯息和希望近二十天里(之后钻井进入给了他们巨大希望的四十几天不算),33条汉子所能做出的、人类的最荣光的选择:向死而生,集体活下去。
面对100%的死亡概率,他们冷静到如军队般的纪律,其实是彻底的自律。有人害怕、绝望,有人丧失理智,但是没人想彻底放弃,没人想埋怨,没人想放弃外面的家人。
人在面对诸如矿山坍塌的自然困境的时候,渺小脆弱到弹指一挥、灰飞烟灭。当33条汉子一个金枪鱼罐头撑几天的时候,我们就满心充斥生而为人的荣光。这帮智利人,全部都是汉子,是他们代表人类进步的善。是他们代表代表人类进步的理性。
人是向死而生的,死是人生最大的困境和哲学。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的解释,都是为了在生时更值得存在,这是尼采等代表的存在主义的人的存在论认识。如果确实连死都不怕,比如有人认为,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死的尊严和影响”。有人认为只要克服了对死的恐惧,那这个人大概就是最无敌、无软肋的盔甲了。
《地心营救》展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生的讯息和希望近二十天里(之后钻井进入给了他们巨大希望的四十几天不算),33条汉子所能做出的、人类的最荣光的选择:向死而生,集体活下去。
面对100%的死亡概率,他们冷静到如军队般的纪律,其实是彻底的自律。有人害怕、绝望,有人丧失理智,但是没人想彻底放弃,没人想埋怨,没人想放弃外面的家人。
人在面对诸如矿山坍塌的自然困境的时候,渺小脆弱到弹指一挥、灰飞烟灭。当33条汉子一个金枪鱼罐头撑几天的时候,我们就满心充斥生而为人的荣光。这帮智利人,全部都是汉子,是他们代表人类进步的善。是他们代表代表人类进步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