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钳工到苏联英雄击杀德军王牌狙击手的传奇斯大林格勒的死神

得益于现代丰富的影视及文艺作品,狙击手这个曾经神秘的形象已为人所熟知。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通过严格的训练,刚刚进入战场便崭露头角。而更多的人,是在战火的淬炼当中,逐渐脱颖而出。

狙击手们的身影活跃在欧洲的平原上、北非的沙漠中以及亚洲的群山和密林间。而作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瓦西里·扎伊采夫则是在斯大林格勒残酷血腥的巷战中,通过一次次精准的狙击,取得了超过400个战绩,成为了纳粹分子们在残垣断壁的战场上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

1915年,瓦西里·扎伊采夫出生于沙皇俄国时期的奥伦堡州乌拉尔山中的农民家庭。在他很小时,祖父就教会了他用枪,他也经常跟着一起去山里打猎。瓦西里早早就在猎人生活中养成了耐心的性格,在一次次的潜伏中逐渐精进了伪装的技巧。

在12岁那年,他用祖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把20号口径的单发猎枪,击杀了一头企图袭击家畜的狼。掌握扣动扳机的时机是猎人最重要的技能,那弱小的身躯甚至都背不动的战利品就是他的证明,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猎人。

1930年,15岁的瓦西里被家人送去了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市的建筑学院,学习钳工技术和会计,毕业后的他进入了国有工厂。但是几年后,瓦西里发现自己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想去更广大的世界看看。

1937年,瓦西里加入了苏联红海军,被分配到远东的太平洋舰队。在服役期间,因为瓦西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久后就被推荐到军校进修,毕业后成为了士官。因为学过会计,他被指派到海参崴的海军基地中从事财务工作。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军队因为准备不足,无力应对德军闪电战的装甲突进,很快节节败退。

一年后,黑海舰队的驻地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占领。得知了这个消息,身为红海军一员的瓦西里再也无法忍受,决心放弃远离战场的平静生活。他要到前线作战,保卫祖国。

在连续几次的申请后,上级终于同意了瓦西里的请求,让他由海为陆军,和其他红海军同志们一起参加了整编,准备开往前线。

很快,瓦西里就和另外2000余名红海军水兵一起,被补充进了正在重整的第284托姆斯克步兵师,随后晋升为陆军准尉。

上级指派他加入了第1047步枪团。瓦西里领到了一支M30莫辛纳干步枪,该枪是M1891龙骑兵步枪的改进型,栓动单发,弹仓容量五发,使用M1908式7.62X54毫米全威力步枪弹。因为使用了这种新式尖头弹,步枪的枪口初速从615米每秒大幅提高到860米每秒,相对来讲更容易击中远距离目标。

瓦西里到了新部队,重新参加了整训,放下了平时做算术用的钢笔,拿起了枪。更多的实弹射击训练让他很快找到了手感。

1942年9月17日,284师奉命并入由崔可夫领导的第62集团军,开始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移动。

21日凌晨,部队跨过伏尔加河,填补了第95步兵师和第13近卫步兵师之间的空缺。284师在随后与德军进行了极为惨烈的巷战,战线被打散,交战部队混在一起。

当时苏军与德军争夺的甚至不是阵地,而是一栋栋已经残缺不全的楼房,往往一栋房屋能被苏德两军分别占领和争夺几十次,苏军夺回一栋房屋,德军就攻占一栋房屋,德军在白天强攻下一栋楼房,苏军在晚上又组织反攻去夺回这栋楼房。

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这场战役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双方整排、整营地投入兵力,用不了多久就都打光了,这给作战双方官兵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284师在马马耶夫岗这个能俯瞰市区的制高点,与德军优势兵力进行反复争夺。

到了10月1日,全师就只剩下不到3500人参与战斗。在10月3日,德军第295师发起反击,284师被迫撤出阵地,回到后方重整。得到休整和补充的284师,很快又投入到了马马耶夫岗残酷争夺。

营政委叶布罗钦召集瓦西里和他的同志们组成狙击小组,重点狙击德军机枪阵地、军官以及炮队镜和发电机等高价值目标。

狭窄的街道、复杂的环境、看不见的敌人、杀人于无形的子弹,让巷战充满了诡异以及不可预知的复杂因素。凭借对地形和地势的熟悉,车站、工厂、商店、居民楼、下水道、防空洞等都成了苏军的伏击点和狙击点,给进攻的德军步兵以极大的杀伤。

瓦西里穿梭在瓦砾堆中的各个隐蔽点,为了完成任务,有时不得不连续潜伏很久的时间,期间缺吃少喝,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支援。在前线寻找机会的同时,瓦西里还要和因缺少睡眠导致的极度疲劳斗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坚持战斗。

瓦西里在11月10日到12月17日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击杀了225名德军。

关于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雷的战斗经历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故事,这段颇具戏剧色彩的经历也曾在著名电影《兵临城下》中有所呈现。电影中,德军为了终止瓦西里的不败传说,狠狠的挫败苏军的士气,派出了狙击学校校长柯宁斯,双方上演了一出中世纪骑士般的一对一对决。

但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双方不会派高级军官去从事狙击手这种贴近前线,战损率又极高的职业。德国战绩优秀的狙击手也大多是普通士兵,德国国防军明文记载的第一狙击手也只是一名二等兵——马豪斯·海茨瑙亚。

在战斗中,瓦西里也曾在战场上与德军狙击手有过交手,除了那些死在他所引导的炮火之下的,他手上的狙击手战绩有11个。在俄罗斯莫斯科陆军博物馆保存着一支步枪瞄准镜,据船就可能是瓦西里·扎伊采夫的战利品。

根据瓦西里的自传《狙击手笔记》,令他本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对手,可能就是《兵临城下》中狙击学校校长科宁斯的原型。

当时的战斗是这样的,瓦西里在一次潜伏狙杀行动中与一名德国狙击手遭遇,对方仅一人对抗,他们两个狙击小队,打伤了瓦西里的搭档,另外的那个小组一死一伤,两组人被他一个人牵制,无法移动。对峙到了第三天,营里的政委来瓦西里的潜伏点,准备了解一下瓦西里最新的战绩,拿来当宣传材料,因缺乏伪装经验,刚刚进入阵地就被德国狙击手击伤。

这一枪暴露了对手的大致位置,瓦西里随后使用一根木棍顶着自己的钢盔伸出掩体,如果德国人在开火,他们就能确定他隐藏的位置,但是对手经验老道,根本不上当。时间来到了第四天中午,双方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已到了极限,瓦西里受伤的搭档从身边的瓦砾堆中捡来一根角铁,把自己沾满血的防寒手套套在上面,伸出掩体再次引诱德国人开枪。

可能是长时间的精神紧绷让德国人犯了错误,他立即开枪击中了手套。瓦西里确定了敌人的位置,德国人认为自己命中了目标,准备起身查看。瓦西里察觉到敌人隐藏的位置有反光一闪而过,马上提高警惕,随后看到了目标区域的异动,终于抓到了德国狙击手的影子。他立即开火,一枪命中德国狙击手。

战斗结束后,瓦西里在德国士兵的尸体上,找到了证件。这名狙击手叫海恩兹托尔伐特,他还缴获了敌人步枪上的瞄准镜作为战利品,以此纪念这次难忘的对决。就是因为他的镜片反光,葬送了这位优秀的德国狙击手。

瓦西里的名字传播开来,时任62集团军司令的崔可夫将军接见了他,要求他组织狙击培训,培养更多的狙击手,消灭敌人并打击他们的士气。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在得知了瓦西里的事迹后,大力宣传,把他打造成英雄人物,号召全军向他学习,有效的提振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低落的事情。

瓦西里在1943年1月的一次战斗中被迫击炮破片击中眼部受伤,随后退到后方休养。在2月22日,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伤愈之后的瓦西里加入了,在后方开办狙击学校,继续训练更多的狙击手。

这些狙击手在前线,给德军造成大量人员和器材的损失,并极大挫败了德军的士气,他们的行动有力地加快了红军的胜利。

瓦西里在第三帝国行将崩溃的1945年回到前线,并参加了四月的塞洛高地战役。在战争结束时,他一共击毙了400名左右的德国士兵,并在德国战败后退伍。

退伍后,瓦西里曾去柏林见过老部队的战友,那些曾和他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的同志们,送给了他一把新的狙击型莫辛纳干步枪,上面刻着“敬苏联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消灭了超过300个纳粹分子。”目前这把枪被保存在伏尔加格勒博物馆。

战后的瓦西里在基辅安顿下来,去了一家纺织大学学习,毕业后找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后来成为了基辅一家纺织厂的厂长,退休后也一直生活在这里。

直到1991年12月15日,这位传奇狙击手的生命落下帷幕,享年76岁,此时距离苏联解体还剩11天。

他的遗愿是希望能够埋葬在他曾战斗过的马马耶夫岗上。可是当时他曾保卫的祖国早已风雨飘摇,谁又会在意一个濒死老人的请求呢?如今二战的硝烟早已远去,而现在,在马马耶夫岗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同时标志着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步步战胜轴心国的起点。

2006年1月,瓦西里扎伊采夫,这位传奇的狙击手,终于在十几年后完成了他的遗愿,他的遗体被以隆重的军礼,从基辅迁葬到祖国母亲的召唤堂,他的墓碑上刻着“我们没有任何撤退的余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